

隨高齡化速度加快,失智、失能及重大疾病的發生機率逐年上升。信託公會理事長邱月琴表示,與一般安養信託不同,預開型安養信託更強調「提早設計」。民眾可依需求自訂支付項目與金額、設定定期撥款,甚至搭配醫療或照護計畫,讓信託成為日常生活的堅實後盾,而不只是冰冷的金融工具。
近幾年預先簽訂安養信託契約累計業務量的累積受益人人數逐步上揚,2022年為38,472人、2023年為79,519人、2024年為98,510人,信託財產本金上,2022年106.72億元、2023年203.64億元、2024年241.22億元。邱月琴指出,預開型安養信託就是民眾在身心健康時,先與銀行簽訂信託契約,預先安排好資金的來源與用途。資金可以依自身財務狀況選擇一次性投入,或透過分批存入、逐步累積至信託帳戶。等到未來符合事先約定的條件時,如需要照護或醫療,信託帳戶便會依約定啟動,由受託機構支付相關費用。透過這樣的安排,不僅能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也能提前規劃老後生活保障。
民眾可在身心健康時與銀行簽訂契約,預先規劃資金來源與用途,資金可一次投入或分批累積至信託帳戶。未來若符合約定條件,帳戶便會啟動,專款專用,讓老後生活更有保障。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分析,為鼓勵民眾提前規劃,不少銀行提供啟動前免收或減收管理費等優惠;同時提供財務缺口試算、定額月存與逐步追加資金等彈性安排。
此外,部分業者更設計多重安全機制,例如大額提款需經監察人同意,以防止不當挪用,為降低一次投入壓力,業者也推出多項優惠措施,如捐十張發票即可免簽約手續費、依資金運用方式提供管理費折扣等。目前已有24家銀行承作此項服務。
合庫銀行提供免簽約費,信託財產只要1,000元就可成立預開型個人金錢信託,且在尚未啟動信託契約前,免收管理費;第一銀行鎖定年滿55歲、欲提早規劃退休生活的準退休族群,提供免簽約金、低門檻的預開型安養信託,僅需新台幣1萬元即可開立信託專戶。
新聞資料來源 : 中時新聞網